勞闆,老闆。

轉業前先經營副業,在多方思考下,做起零售廠商,人稱老闆。

 

扣除店租、進貨成本與開銷,每個月應該有6萬的淨收入,加上本業降低工時每月還有兩萬的進帳,可以做為之後開發其他業務的資金來源。

 

藍圖畫得充實美好,日子卻殘酷不如意。

 

算盡了收益,卻忘了算支出,先行支出是為了追求收入,無誤,占支出比最大的店租、進貨、開銷,還有那些時間與心力的隱形支出,朋友説你就是新手創業,太過樂觀了。

 

曾經上過班的,我們也想不到成本,最多大概就是時間成本,認為自己一天8小時或12小時花在工作上,付出這些成本,就該得到多少報酬吧了!

 

但當工作是自己的事業時,你們已經不去計較成本了,當把生命都投入了,這時還去計算花多少時間都已經模糊到不再重要,早上10點不到已經邊吃早餐已經站在供應商門口等開門、連續假日前夕人心蠢動早就想好如何享樂、休息、出遊、睡覺都好時,你得在人潮熱點時段前夕,補足新款備妥貨源,好累!除此以外還能做什麼,只能這麼做,因為生意是自己要的。

 

等待生意回穏前,儉衣縮食,除了三餐和車資外,其他都沒預算沒預算,一概沒錢,不買南北,新衣、新鞋、新包,都杜絕。

 

時間東括西搜都投入在忙碌之中,全權付出的經營,試想若是能在前瞻的產業裡存活下來,因為渇望,所以不自由也沒有關係,要是能夠獲得一席之地,一切就無所謂了。

 

如果説生意需要學費自付,那該是最昂貴的,因為時間最珍貴,僅管時間和心力是沈沒成本,但多了技能,累積資產,無價。

 

你上班,老闆賺錢:結構上是這樣來的,老闆這個職位在成本的配置上大約是經營能力50%、技術40%、體力5%、時間5%,員工這個職位在成本的配置上大約是時間50%、體力40%、技術5%、經營能力5%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alaland 的頭像
    Lalaland

    樂樂深呼吸

    Lalala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